• <option id="ggkym"><option id="ggkym"></option></option>
     

    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中藥出口 藥企寄望醫改振內銷

    發布日期:2009-02-06 09:33:40

        
      剛剛出來的2008年11月份的中藥進出口數據分析顯示,11月份出口大幅下滑:中藥材及飲片、提取物、中成藥出口均出現滑坡。金融危機對我國中藥出口貿易的影響已經顯現。
     
      今年外部環境陰晴未定,中藥行業如何“過冬”?業界把希望更多放在了新醫改上。
     
      春節前,新醫改方案已經國務院審議通過。醫改方案對“治未病”的重視,提振了中藥企業內銷擴容的信心。
     
      去年11月中藥出口開始驟降

     
      剛剛出來的中藥行業出口數據很不好看。2008年11月,中藥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4%。其中,中成藥出口同比下降18%,中藥材及飲片出口同比下降25%!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分析師羅揚說,危機對我國中藥出口貿易的影響從去年11月開始顯現。去年10月,中藥出口總額還處于增勢,同比增長達到24%。
     
      羅楊稱,占出口總量六成的亞洲市場去年11月開始驟降,連累了全球的數據。統計顯示,去年11月我國中藥的傳統出口市場:日本、我國香港地區、韓國、越南、馬來西亞都出現了出口數量、出口金額雙下滑的局面,導致當月我國中藥產品對亞洲市場的出口數量僅為15510噸,同比下降43.57%;出口金額僅為6830萬美元,同比下降22.83%。
     
      香港成亞洲市場閃光點
     
      為何下降如此明顯?羅楊分析,一是出口訂單和消費明顯萎縮,客戶履約率下降,也不愿簽新訂單,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主要出口市場貨幣波動巨大,韓幣,越南盾大幅貶值,進口商倒閉,導致企業收匯風險大幅增加。此外,國內出口質檢的日益嚴格,以及韓國等國提高檢測標準,也客觀上影響了中藥材和飲片的出口。
     
      中成藥方面,對新加坡、日本、韓國出口下降嚴重。羅楊說,以新加坡為例,我國中成藥對新加坡出口下降始自2007年,主要是由于新加坡原來一些單純的中藥進口商轉型成了工貿結合型企業,目前新加坡市場所售賣的中成藥中,有兩成是新加坡制造。另一方面,部分出口中成藥含瀕危成分的中成藥,國內出口退稅率降為零,使得許多企業出口利潤縮水,加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給對中成藥出口造成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地區成為亞洲市場的一個閃光點。在滿目凄涼的情況下,中成藥在香港的出口仍有較大增幅。羅楊分析,一是香港地區中成藥自行消費能力較強,二是香港進口商大多在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家設有分公司,銷售渠道相對穩定。
     
      新醫改或利好中藥內銷
     
      在已放出風來的新醫改方案中,“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都赫然在冊。業內人士認為,這無疑表明政府引導思路的轉變,將國民健康的重點放在病前控制,而不僅僅是病后的治療,即中醫上稱的“治未病”。
     
      事實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在不同場合都提到,讓國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才是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目標?!?3億人的健康不能光靠看病吃藥?!?BR>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投入巨資打造“治未病”平臺。如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設立的“《中醫‘治未病’及亞健康干預研究》”項目,23家機構,在辨識、分類、監測、數據庫、干預方法和保障模式等方面開展研究。
     
       “治未病”成為新醫改的一個重要方向,這無疑將大大提振中藥企業擴容內銷的信心。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關閉此頁][打印此頁]
    日本女优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亚洲特大A级猛片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