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ggkym"><option id="ggkym"></option></option>
     

    藥企新藥研發投入逐漸增加 漸成創新主體

    發布日期:2008-04-07 09:39:14

        在科技創新的時代大潮中,我國的醫藥企業積極探索,勇于迎戰,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談到發展,醫藥企業的領頭人就會不約而同地提到新藥的開發,因為創新研發是醫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近兩年來,國內一些醫藥企業在新藥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加。

        據江蘇正大天晴的陶惠啟總裁介紹,早在2005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銷售收入的8%,目前,還在不斷加大投入比例,向10%靠攏。同樣屬于研發型企業的上海復星醫藥每年科研投入超過8000萬元人民幣,并且還在逐年增加,研發費用的總投入已接近銷售額的7%。

        研發投入的逐年增長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科研投入如何合理配置,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對于我國大多數醫藥企業來說,這是個需要探索的難題,尚處于一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莊輝院士就曾經以一個專家和長者的角色善意地提醒過正大天晴:增加投入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明晰的投入思路,要讓投入能夠有效地轉化為研發的能力和實力。

        2007年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的核心技術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中取得專利、技術標準的項目比重有了顯著的增加。對專利戰略,正大天晴主管知識產權事務的副總裁顧莉萍深有體會。她認為,自主知識產權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是一句空話。她告訴記者一個數字,截至2008年1月1日,正大天晴共申請專利92項,其中發明專利76項;授權專利38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

        5年前,陶惠啟在研究國外制藥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凡是效益好、有發展后勁的企業,專利藥的比重占到了75%以上。截止到2007年11月份,正大天晴的這個數字達到了39.7%,雖然距離國外的數字尚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國內制藥企業中,“還沒有聽說過誰能達到這個比例?!碧栈輪⒏嬖V我們。

        包括顧莉萍在內的眾多醫藥企業研發人員呼吁,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國家對科研在政策和資金傾斜上應有一個全方位考慮。同時,國家對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市場導向上應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例如,在藥品審批和進入醫保目錄的時候,要把知識產權的因素考慮進去。有關研發人員對此的評價是:“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誰還會花大量的時間和財力研制新藥?”

        國家知識產權局高級審查員馮 戰認為,目前,我國對藥品專利的保護力度不夠,而且對專利保護的查處也很輕,這對專利藥品保護非常不利。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近幾年,醫藥企業在加強自身科技能力建設、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創新投入的同時,更加注重整合大學、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更加注重產學研的結合。

        正大天晴與包括中科院下屬院所、上海醫工院、中國藥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進行了多年有成效的合作?!笆濉币詠?,公司先后取得30個新藥證書及生產批件,其中一類藥3個,二類新藥7個包括一類新藥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二類新藥速樂(噻托溴銨)以及一類新藥“名正”(阿德福韋酯);并取得了40個臨床批件,其中一二三類新藥15個。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醫藥研究領域,國家科研機構一直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這種創新體系自然有其優勢,但劣勢也非常明顯:投入不足,投入的持續性不強、成果應用性差、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能力較弱等。但在醫藥這樣一個應用性極強的行業,企業最應該成為研發工作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將投入、研發、應用整合成為一個適應市場需求、較大限度地避免物力、財力、人力浪費的整體。事實上,在許多發達國家,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藥品生產企業獲得最大利潤的最根本原因。也正因為如此,企業熱衷于對那些“重磅炸彈”式藥品研發的投入,甚至樂意于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砸入大筆銀子,以醫學進步推動藥學進步,保證企業在某一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情況在逐年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藥企已經成為創新的主體。我們期待這一進程更快些,盡快能有大批類似于正大天晴這樣的企業出現。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關閉此頁][打印此頁]
    日本女优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亚洲特大A级猛片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91